一、探讨趋势的前提
在讨论趋势之前,有两点必须要明确:
- 必须交代清楚,是短期趋势、中期趋势还是长期趋势
- 在绘制趋势线时,必须保持一致性的标准
二、将趋势的判定简化为基本点
-
上升趋势
它是由一系列连续的涨势构成,每一段涨势都持续向上穿越先前的高点,中间夹杂的下降走势都不会向下跌破前一波跌势的低点。
总之,上升趋势是由高点与低点不断垫高的一系列价格走势构成的。
-
下降趋势
它是由一系列连续的跌势构成,每一段跌势都持续向下穿越先前的低点,中间夹杂的反弹走势都不会向上穿越前一波涨势的高点。
总之,下降趋势是由低点与高点不断下滑的一系列价格走势构成的。
-
先前高点与低点的确认
取决于所探讨的趋势到底是短期趋势、中期趋势还是长期趋势,只有在确定的时间框架内才能确定这些基本点。
三、验证的重要性
仅仅根据一个单独的指数就得出结论,非常的莽撞。
偶然事件不足以说明问题,所有相关指数都互相确认,胜算将大大提高。
四、趋势与盘整
(一)行情的四个阶段
任何市场都必然处于四种行情阶段之一:
- 承接
长期投资者的买进
- 出货
长期投资者的卖出
- 向上或向下的趋势
- 整理
在经过确认的趋势中,发生获利了结后的调整
换句话说,如果市场并无趋势,便是处于窄幅盘整的走势。
(二)什么是窄幅盘整?
窄幅盘整是长达两三个星期及以上的价格走势,各相关指数的振幅都在5%的波动区间以内。
这种走势很可能代表承接或出货。
当相关指数同时向上穿越盘整区间的上限时,说明此前的盘整是承接,并且接下来价格应该继续走高。
当相关指数同时向下穿越盘整区间的下限时,说明此前的盘整是出货,并且接下来的价格应该继续走低。
注意,不要根据单个指数来得出结论,而是多个相关指数。
另外,即使多个相关指数确认的主要趋势的中间,依然可能出现窄幅盘整,这种盘整称之为整理。
(三)窄幅盘整的成因分析
窄幅盘整可能的成因主要来自三个:承接、出货以及整理。
-
承接
当价格大幅下跌以后,主要市场处于底部区间,明智的长期投资者认为当时的股票价格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,于是开始建立大规模的头寸。
或许是为了试盘,或许是不希望推升股价,他们在数个星期至数个月的时期内,默默地承接股票。结果形成窄幅盘整的走势。
最后,当市场共识认为价格将上涨时,将穿越窄幅盘整的上限。就市场术语而言,这就是突破——买进的绝佳时机。
-
出货
当价格大幅上涨以后,主要市场处于顶部区间,拥有较佳信息而态度谨慎的长期投资者,试图在一段时期内出清(非常大量的)投资组合,又不希望明显压低价格。
由于当时市场上的多头投机气氛仍然相当浓厚,他们可以分批出货,将筹码转手给交易者与投机者。
因此,在数个星期及以上的时期内,价格将窄幅波动且没有明显向上或向下的趋势,这便形成了窄幅盘整的走势。
最后,当市场共识认为价格将下跌时,将穿越窄幅盘整的下限。就市场术语而言,这就是突破——卖空的绝佳时机。
-
整理与等待行情
振幅盘整的走势有时也会发生在经过确认的主要趋势的中间,可能源于两个原因:
-
当价格走势(上涨或下跌)相当陡峭,许多交易者与投机者获利了结时,便造成趋势暂时停顿。这被称之为调整。
-
市场对未来发展并不确定,分歧的看法使得价格维持在相对固定的价位。这被称之为等待行情。
-
最后,窄幅盘整未必一定会出现。在某些情况下,顶部或底部形成后,趋势可能会突然改变,没有经过窄幅盘整的区间。
五、价量关系
(一)价量关系的定义
在趋势明显的行情中,价量关系非常重要。
成交量与价格走势的关系:
在超买行情中,会出现价涨量缩而价跌量增的现象;
在超卖行情中,会出现价跌量缩而价涨量增的现象。
在多头市场的结束期间会出现活跃的交易,在开始期间则交易相对冷清。
(二)价量关系的成因分析
- 超买行情
价格主要受到感觉、希望与预期的驱动,但并非基于健全的经济判断与价值考虑。
在这种情况下,掌握明确信息的人已经离开市场,一般参与者的热情也会逐渐冷却。市场已经具备恐慌的条件,只要出现些许的征兆,便足以引发层层卖压。
所以,通常会出现价涨量缩而价跌量增的走势。
- 超卖行情
超卖适用于与超买类似但反向的推理。
当超卖市场发展至某一阶段后,由于股票价位已经明显偏低,精明的投资者便开始在抵挡持续地买卖。市场中逐渐兴起一股对未来的希望与预期,在些许的刺激下,便使股价在大成交量的情况下向上飙涨。